* 內容簡介 ◎同樣的簡報內容,現場講解人人愛聽,為什麼放到線上會議就不行? ◎聽你簡報的總經理是業務出身,你該用業務角度還是技術專業向他簡報? ◎原本30分鐘簡報,臨時通知我只能講15分鐘,怎麼改內容? ◎迷惘時,你最該學的不是管理學或投資理財,而是把自己想法講動人的簡報技術。 作者蘇書平,曾任微軟與威睿(VMware)的資深業務經理。 離開高薪職位自行創業後,初期歷經產品測試、人事成本、市場誤判…… 導致現金流就像打開的水龍頭,一去不回,連房貸和保險都付不出來, 逼得他只能把房子二胎抵押、停繳保單、賣車……負債仍超過4,000萬元。 一無所有的他,憑藉過去職場磨練出的簡報能力, 從讀書會開始,一步步走向企業內訓與顧問服務, 再到機關、政府,甚至大型品牌的合作案,逐步建立穩定的現金流,還清債務。 他說:「簡報不是一種報告形式,而是生存工具。 每次上臺,我都把它當成一場生死戰, 那不只是說書,我是在提案我的未來、爭取我的存活。」 他的簡報沒有一貫標準,也沒有個人風格,只有「模組」。 同一個產品他能用365種方式說明(從年頭說到年尾,版本都不同), 讓總經理到基層員工、從經銷商到客戶,通通都聽懂然後點頭。 這本書,記錄了他從谷底翻身的真實歷程,也用親身經驗告訴你: 你不是沒機會,只是還沒學會怎麼把自己的想法講清楚、說動人。 ◎同一產品,微軟使我能用不同版本連說一整年: ‧同一份產品簡介,日本版會怎麼做、美國版會怎麼做?又該如何改良成臺灣版? ‧同一個主題,怎麼拆成10分鐘版、30分鐘版、1小時版,甚至是一天版? ‧當臺下聽眾從基層員工換成高階主管時,你要怎麼改內容? ‧同一份簡報,早上講跟晚上講,語調該怎麼轉換與表達? 簡報的目的不外乎是「解決問題」和「獲利賺錢」。 當目的改變,簡報也要跟著做修改。怎麼做?本書提供檢核清單。 作者還自創「白板簡報」,特別適合用來跟企業大老闆溝通。 ◎分析聽眾的六問──怎麼同時對總經理與基層簡報: ‧一位才40歲的專業經理人,怎麼對臺下60歲的老總簡報? ‧如果這份簡報要談數位轉型,有可能讓臺下的主管中年失業,你該如何表達? ‧主管是業務出身,你該從業務角度還是技術專業向他做簡報? 作者給你「簡報對象輪廓分析表」,快速分析聽眾背景,不被打槍。 ◎用戶場景分析──應付4種場合、8種客戶: ‧同樣一個產品,你如何對金融業、服務業與高科技製造產業等不同業者說話? ‧在客戶會議室做的簡報,可以拿到五星級大飯店用嗎?若換成度假休閒會館呢? 「簡報場景分析表」會讓你知道,為什麼你的產品這麼好,但就是拿不到訂單。 還有,AI已是日常工具,只要下對指令,就能快速生成簡報架構。 本書特別提供專屬GPT(語言模型),給你客製化建議, 再搭配提問模板,簡報方向、重點一次搞定。 當你迷惘、無路可退時,最該學的不是管理學,也不是投資理財, 而是把自己講清楚,讓世界願意再給你一次機會。 簡報,就是翻轉人生的關鍵技能。 (原版書名:我在微軟學到的模組簡報技術) 名人推薦 台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群總經理/陳守正 威煦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臺灣B2B業務行銷專家/吳育宏 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劉奕酉 怡安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謝杰凌 文案專家/林育聖 職涯顧問師/郭南廷 ——專業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蘇書平 先行智庫董事長暨執行長,橫跨科技與顧問領域二十餘年。曾任微軟資深業務應用經理與威睿(VMware)商業開發經理,累積深厚的跨國企業經驗。專長於生成式AI應用、數位轉型與商業模式設計,已協助超過700家企業加速創新與落地轉型。 專業資格: ‧ 超過70張國際證照 ‧ CIBC國際商業策略顧問認證 ‧ 臺灣大學企管碩專班與台大E勢泮 ‧ 清大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 Strategyzer價值創新認證 ‧ 英國倫敦大學UCL未來教育 ‧ 美國哈佛學院HU和維吉尼亞大學UVA-設計思考認證 ‧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塔克工商管理學院-全通路服務認證 ‧ 法國INSEAD-商業創新認證 ‧ Visualize ValueSelling B2B業務銷售認證 教學與講師經歷: 受邀擔任政大MBA、臺大推廣學院、臺大創創中心等課程業師,並受邀擔任商周CEO學院、文策院及科技部創新創業計畫之企業講師與顧問,其課程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廣受企業領袖與新創團隊肯定。 目錄 新版序 我靠簡報技術,賺回4,000萬 推薦序一 兼具大方向和小細節,便能打動人心/陳守正 推薦序二 科技越進步,面對面簡報能力越重要/吳育宏 推薦序三 魔鬼藏在細節裡,天使跟著口碑來/劉亦酉 推薦序四 將知識變現的實戰簡報課/謝杰凌 作者序 專精,從複製別人的模組開始 前言 沒有萬用型簡報,你得將模組拆解與組合 第1章 我的簡報沒有風格,想聽什麼就能變換出什麼 第2章 同一產品,微軟使我能用不同版本連說一整年 第3章 分析聽眾的六問──怎麼同時對總經理與基層簡報 第4章 用戶場景分析──應付四種場合、八種客戶 第5章 客戶做不出決定……微軟教你,用5W2H幫他 第6章 從外商學到的思維,我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第7章 微軟內建軟體功能,強化你的說服力 第8章 上臺前的準備 第9章 聲調、速度、肢體表達,決定你的成功率 第10章 簡報後──如何避開被拒絕的障礙? 第11章 AI時代的簡報思維 序 前言 我靠簡報技術,賺回4,000萬 我曾經負債4,000萬元,在我人生創業的某個階段,每天醒來都要面對壓在胸口的沉重現實;夜裡,夢魘如影隨形,讓我喘不過氣。如果你也曾在三更半夜驚醒,只因腦中閃過下週即將到期的貸款,而帳上只剩幾萬元,那你一定懂我那時的恐懼。那不是焦慮,是赤裸裸的絕望。 而這一切的起點,始於我從外商公司離職的那一刻。當時的我,剛結束在微軟(Microsoft)長達18年的科技業職涯。光環還在,履歷依舊亮眼,但現實很快就敲響了門。我關掉信箱、卸下名片,從資訊服務業的老將,踏進完全陌生的創業領域。一開始,只是從辦讀書會開始。原本以為只是換個戰場,和當空降主管應該差不多,沒想到這不只是換了舞臺,而是來到了另一個星球。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完全行不通。 離開職場前,我領著不錯的薪水,每天收上百封會議郵件、合作邀請,離開後,我的信箱靜得可怕。原來那些討人厭的未讀信,其實是一種「你被需要」的證明。一旦沒了職銜、沒了名片,你會發現,那些你以為理所當然的認可與肯定,其實全都是借來的,因為這些成就都是來自於服務公司的品牌光環。 沒多久,手上的存款慢慢用完,創業初期的產品測試、人事成本、市場誤判都是在燒錢……我做了幾個錯誤決定,現金流像被打開的水龍頭,一去不回。那段時間,我幾乎失去了所有組成「安全感」的支柱:穩定的收入、清晰的社會身分,連家裡的房貸與保險也付不出來,自信心一點一滴的被掏空。 為了撐下去,我把還在繳貸款的房子拿去做二胎抵押,籌來200萬元的週轉金。還停止支付手上的保單,甚至忍痛賣掉那臺陪伴我近10年的愛車。那臺車是我努力的象徵,也是我外商職涯的戰利品。當我交出車鑰匙的那一刻,我明白,那不是一筆交易,而是拆掉自己最後的保護殼。最終,負債總額突破4,000萬元。 那時的我,焦慮的不只是財務,而是整個人生的失重感。那種無力感,不是幾句安慰就能撫平的。你會驚覺,過去熟悉的技能、人脈和經驗,在創業的世界裡全都派不上用場。 那時候,我幾乎一無所有,唯一能拿出來的,是我過去在職場上累積的簡報能力。當你走投無路時,你最需要的,不一定是一筆資金,而是一個讓世界願意停下腳步、聽你說話的「工具」。對我來說,那個工具就是簡報。 在那段最絕望、睡覺常被鬼壓床的創業初期,是簡報救了我。它成為我翻轉命運、重啟人生的萬用鑰匙。這本書,記錄的就是我用這把鑰匙,從谷底爬出來的真實歷程。 今天,我不是要教你怎麼做出炫目的動畫、漂亮的投影片,而是想讓你知道:當你身處迷惘,已經沒有退路時,你最該學的,不是管理學,也不是投資理財,而是學會如何「把自己講清楚」,讓這個世界願意再給你一次機會。 我不是在說書,我是在提案我的未來 在那段最窮困的日子裡,我只能靠辦讀書會苦撐公司的營收,每位參加者收費200元至300元,場地不是在某個創業空間的教室,就是在借來的辦公室,有時來的人甚至還不到10位。我卻要花3天3夜,設計投影片、練習每一句話,讓一本書變成幾十頁的簡報檔。 說書簡報沒有太多華麗的話術,只有一個男人努力把夢想說清楚的誠意。我用簡報,整理了一本書,也整理了自己混亂的內在。我慢慢明白,簡報不是一種報告形式,而是一種生存工具。 隨著聽的人越來越多,我開始得到更多機會的邀請,從咖啡廳、圖書館、中正紀念堂,再到各種創業育成中心,我開始有了更多能「被聽見」的機會。 從那天起,我辦了更多場讀書會,沒有華麗的行銷話術,也沒有天王級的講師舞臺,只有一個曾經在外商風光、如今身陷債務深淵的男人,咬牙把一本書說清楚的誠意。每次站上講臺,我都把它當成一場生死戰。因為我知道,那不只是一次說書,而是一次自白——我正在提案我的未來、爭取我的存活。 我開始拆解各種類型的書籍:商業管理、國外尚未翻譯成繁體中文的書、行銷學、自我成長……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潛在商業模組。我練習把它們轉化成不同長度的版本:10分鐘、20分鐘、90分鐘,甚至7小時。不同的內容結構、不同的觀眾需求,我一一對應、逐步拆解。這不只是簡報練習,而是一場內容變現的系統化工程。 你知道這代表什麼嗎?當大部分人還在問:「這場分享要講什麼?」我已經在思考:「這場分享能變現什麼?能延伸出哪種產品?能帶來哪一種信任?」 我開始建立屬於我自己的「簡報變現模型」:從最小單位的讀書會起手,向上轉換為公開班,再進階到B2B(business-to-business,企業對企業)企業內訓與顧問服務,最終進入機關、政府、大型品牌的合作案。這些都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我從一場場簡報中慢慢摸索出來的。 隨著簡報技巧的純熟,我開始標準化、模組化內容。我設計了一套標準化作業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以下簡稱SOP):一本書該如何拆解?一場讀書會要怎麼鋪陳?開場要怎麼勾住觀眾?結尾要怎麼產生行動?這套流程讓我每一次站上臺都能高效率輸出價值,不再是靠靈感活著,而是靠「複製能力」打開規模化的可能。 我用這套模式辦了幾十場,甚至幾百場的讀書會。從最初自費舉辦的小型聚會,到後來的公開課、企業內訓,甚至發展出每場收費上百萬元的企業讀書會。我的第一個企業合作案是國泰人壽,面對的是二十多位副總級主管。當時幾乎沒有人相信,一個說書人能夠在短短幾小時內,為一群歷練豐富的資深主管創造價值,但我做到了。後來,我與這家金控龍頭展開了百人創新工作坊合作案。我不只是說一本書,而是提供一套「思維框架」與「可落地的工具表單」,讓這些參加者走出教室就能運用。 這個案子像是一道通關密碼,開始打開我進入企業訓練與顧問領域的大門。接著,更多企業邀請我客製化讀書會:金融業、零售服務業,科技製造業,甚至政府單位也開始找上我。我不再只是那個在借來的小小空間說書的小人物,我成了一個能用內容創造信任與價值的「簡報創業者」。 這還沒完。隨著實戰經驗累積,我開始推出進階版本的課程:3小時的公開班、7小時的深度工作坊。我甚至開啟了平日晚上的B2B讀書會:企業一次購買整年度的知識模組,讓內部主管定期參與,共學共創。這已經不只是說書,而是知識內容IP(編按:Intellectual Property,指能夠吸引觀眾、讀者或玩家,並具有潛力在不同領域和平臺上,進行開發應用的原創內容)的商業化。 再後來,臺北市政府與多家圖書館來考察,想了解我這套內容怎麼打造、怎麼轉譯、怎麼從講座變課程、從課程變成內容策展。我毫無保留的分享,因為我相信:當你把內容打磨到極致,它本身就是最強的名片、最硬的履歷、最穩的現金流。 靠著這套簡報模組,我的公司終於迎來穩定的現金流。我得以慢慢還債,撐過每個月底的帳單日。這一切不是奇蹟,而是因為我把每一場簡報,都當成最後一場全力以赴。我從一場場讀書會、一張張簡報出發,重新搭建自己的舞臺,重新建立自己新的人生價值。 這本書是寫給那些早上剛開完內部會議,下午奔波拜訪客戶,晚上還得擠出笑容準備迎接明天的創業者與業務工作者。寫給那些,身上背房貸與車貸、腦中混亂,卻還是得早上7點起床、打開筆電試圖再努力一次的上班族。寫給那些,白天看起來很堅強,晚上卻一個人對著鏡子懷疑自己的人。 我想告訴你,你還擁有一樣寶貴的東西,可以帶你走出困境。它不是資金、不是人脈,也不是天降的貴人,而是你能清楚說出自己價值,明確指出你要解決的問題,讓人理解為什麼該選擇你、以及為什麼此刻的你,就是市場最好的答案。 簡報,不只是「說」,更是「活下去」的關鍵。它是你重啟信任的開關,是跨越不被理解的橋梁,更是讓主管與公司重新看見你、翻轉人生的槓桿器。 這本書,是我親身走過的故事,也可能成為你人生的新啟發。翻開它,不只是翻閱幾頁文字,而是揭開一條讓你堅持下來,並成就全新自己的道路。你不是沒機會,只是還沒把你的想法講清楚。 推薦序一 兼具大方向和小細節,便能打動人心 台灣微軟公共業務事業群總經理/陳守正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裡,若企業有好的提案或產品,但缺少優秀的簡報推廣,反而無法引起注意,非常可惜。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或許這個道理已經是老生常談,但在商業領域中,「工具」是搶得訂單的關鍵,也就是本書的主題——簡報。 我和作者認識多年,他在工作上總是全力以赴,過去和他共事時,經常看到他東奔西走的身影,因為他在每場客戶簡報前,都用心蒐集、整理產品或服務的相關資料,致力於將完整的資訊呈現在客戶面前。這次,他把在高科技製造和資訊業服務18年累積的豐富經驗,濃縮整理成這本書,並依照想要強調的簡報重點分成11章。 本書最主要的重點在於模組,第一章開門見山的提到,微軟會提供許多專業又精美的簡報範本給員工,只要根據不同的溝通對象,將模組簡報重新拆解與組合,就能針對同一個產品,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客戶進行精準說明,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除此之外,本書不斷強調:「所有簡報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讓對方採取你要的行動。」書中一步步帶讀者思考,若你想說服他人,應該如何建立簡報思維,找到痛點和需求,明確指出溝通對象有興趣的內容;本書也提到許多發表簡報時必須注意的細節,例如第8章提到上臺前的準備,作者甚至說他通常會提早到會場演練,扮演最後一排的聽眾,確認螢幕字級和顏色是否清楚,正印證了魔鬼藏在細節裡。 本書從簡報的結構安排,到如何站在溝通對象的角度思考,都有詳細的解說,兼具大方向和小細節的說明。 我覺得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在於,作者除了具備豐富的職場經驗、擅長做簡報,還是一流的講師。所以關於簡報,他了解讀者最迫切想知道的內容是什麼、如何以讓人清楚明瞭的方式解說,甚至連讀者沒想到的也寫進去了。如果你苦於不知道該如何做簡報, 或是明明用心做簡報卻無法打動他人,我非常誠摯的推薦你閱讀這本書。 推薦序二 科技越進步,面對面簡報能力越重要 威煦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臺灣B2B業務行銷專家/吳育宏 對比今天和20年前,商務人士做簡報的環境有很大的差別。 在過去影音技術還不夠成熟、網路頻寬也受限的情況下,簡報依靠的是面對面的溝通技巧。早年我在震旦行擔任影印機銷售人員時,出門隨身帶著一只皮箱,裡面有新上市產品的型錄、報價單、合約等文件,甚至連自己的簡歷和照片,都製作成一頁「個人介紹」,整齊的歸檔在一個透明資料夾內。 當時若有機會介紹產品,銷售人員必須能翻著資料夾,流暢的向客戶做簡報——連型錄排放的順序、翻頁的時機、說明的方式,都要經過大量的事前演練,免得正式上陣時手忙腳亂。 如今有許多簡報工作,已經被科技取代。銷售人員進到客戶辦公室前,客戶早已瀏覽過供應商的網站、影片、媒體報導,還有社群媒體上的各種正、反面評論。透過搜尋引擎的協助,客戶甚至有可能掌握比銷售人員更廣泛、更深入的產品資訊。說得更直接一點,有很多簡報在你還沒打開投影機前,早就已經完成了。 有人會問:「所以『簡報技巧』越來越不重要了嗎?」我認為正好相反。正因為很多資訊在正式簡報前已經傳達給客戶,也就是那些「價值較低」的簡報工作已透過科技完成,客戶對正式簡報會有更高的期待。他們對平鋪直敘的內容越來越沒耐性,也不想聽太多背景介紹,而是要你直接端出牛肉。 同時,客戶也期待在簡報過程有更多互動,你能更及時、更準確的回答他們的問題,如此才能區別出你和「YouTube」的差異。 當面對面簡報的機會變得更珍貴,其「機會成本」也隨之攀升,你說「簡報技巧」 是不是就更顯得重要? 既然科技大幅改變了我們做簡報的環境,如果由一位科技人來談論簡報技巧,想必讀者更能夠感同身受。本書作者是先行智庫董事長暨執行長,他在科技業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這本書彷彿帶你回到他一次又一次的簡報現場,從分析簡報的聽眾、場景、主題到內容,鉅細靡遺的整理出各種心法和技巧,是一本非常實用的簡報技巧指南,我鄭重的向讀者推薦此書。 推薦序三 魔鬼藏在細節裡,天使跟著口碑來 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劉奕酉 近年來,簡報可說是職場新顯學。無論是職場工作者或是斜槓自雇者,都不能只是透過專業知識與技能來創造價值;他們更要懂得如何展現價值,而簡報絕對是最常用的形式。 我常思考一個問題:現在取得簡報學習資源的管道越來越豐富,軟體的功能也智能化,甚至人工智慧的導入,也讓使用者可輕鬆的做出水準之上的效果。那麼,簡報為何依然成為這麼多人眼中的難題?即使讀了很多本簡報技巧書、報名課程,但在面對真實的工作與商業場景時,還是無法有效利用簡報解決問題,讓老闆採用你的企劃、讓客戶買單。 有一次我在微軟進行一場簡報培訓,對象是一群MACH(Microsoft Academy for College Hires)全球菁英計畫的員工,他們預計在為期一年的職涯訓練後,用6分鐘的時間,向總經理針對這一年來的工作成果進行簡報。 對他們來說,說話技巧肯定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這6分鐘該達成什麼目的?如何達成?我被賦予的任務是,協助他們做出一份能讓總經理滿意的報告,同時展現出個人特質與優勢,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我的建議是:不要只是單純報告你做了哪些事、如何完成,而要將重點放在:為什麼你會想這樣做?對組織與微軟的關聯及重要性何在?你創造了哪些價值?面臨哪些阻礙,又是如何善用同儕的資源與能力加以突破? 我與作者在2017年結識,當時他正式創業,全心投入「為你而讀」的事業,而我也離開職場成為知識型自雇者。不同的是,他是以打造一間社會企業,並透過閱讀與學習改變臺灣為使命,這是最令我感到深深欽佩的一點。由於我與作者的職場經歷背景相似,都在高科技產業當過工程師、業務,也有豐富的簡報經驗,在幾次交流後,成為創業路上的朋友。 作者在書中強調:好的簡報不只追求美學與設計,溝通技巧與理解能力決定了你如何展現價值的成效,問題分析、商業談判技巧也影響了商業活動的成敗。成功簡報的 目的,就在於如何讓對方聽完後採取行動。要讓客戶買單,簡報前就得做足分析與準備,掌握簡報的目的、對象與場景三大要素,再把蒐集的內容素材,組裝成合適的簡報流程。 此外,書中也提供了許多模組化的分析表格與應用場景,並提及如何運用微軟的各項功能提升簡報的質感,相信肯定有助於讀者增進簡報品質。 不同簡報的對象千萬不能「一視同仁」。好的簡報只需要做到80分,剩下的20分則是現場與客戶的互動,這得藉由平時的簡報練習來累積、培養。 本書分享的學習方法就是「刻意學習、故意練習」,從觀察、模仿他人的簡報表現與蒐集個案開始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功力;然後創造實戰機會來練習,從中驗證所學技巧與汲取經驗。 魔鬼藏在細節裡,天使跟著口碑來。專業表現與致勝關鍵,往往就隱藏在這些細節中,而成功經驗的累積,也終將轉化為口碑,創造出職涯躍升的機會。這本書適合從事銷售與商業開發的職場工作者,同時我也推薦給希望透過簡報有效解決問題、展現個人專業價值的你。 推薦序四 將知識變現的實戰簡報課 怡安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杰凌 初次與Steve(本書作者的英文名字)相識,是在2022年的一場業務陌生開發公開課。 當時我自服務型顧問轉任業務開發職位一年有餘,正值疫情嚴峻,客戶拜訪困難重重,業績壓力隨之升高。為求突破,我廣泛閱讀市面上的業務技巧書籍,也積極參與各類線上課程。然而,多數教材以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業銷售產品或服務給終端消費者)為主,強調情感渲染與吸睛話術,卻與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間的交易)環境的實務需求相去甚遠。 直至參與Steve的課程,才恍若打通任督二脈。他將簡報技巧與顧問式銷售思維結合,以專業邏輯引導客戶釐清問題、發掘需求並提出解方。這樣的轉變,使我逐步贏得更多企業拜訪的機會,並建立互信夥伴關係,業績亦隨之穩步成長。隔年,我主動推薦公司邀請Steve教授簡報技巧企業班,課後回饋極為熱烈。 有別於一般著重表達與演練的課程,Steve以系統化、模組化的方式,拆解不同簡報目的下的內容產出流程。18年深耕資訊服務業的實戰經驗,使其建議總能直指核心,揭示那些常被忽略卻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後來我升任業務團隊主管,持續邀請Steve以小班制形式開設進階工作坊。連具有10年以上資歷的資深業務同仁,都一致讚譽這是他們聽過最務實、最具啟發性的課程。 連續4年參與Steve及先行智庫的課程,我的收穫層層累積。從一位對目標感到焦慮的業務新人,成長為能帶領團隊提前達標的主管,這段歷程中,Steve的教學無疑扮演了關鍵角色。 我身為外商公司業務主管,無論面對上市櫃企業高階主管、向海外總部進行提案簡報,或受邀擔任產業研討會講者,簡報早已成為日常。然而,如何將自身經驗轉化為可複製、可教導的簡報方法,卻始終是一大挑戰。 Steve在本書中,完整呈現了他將多年企業實務、顧問式銷售邏輯與簡報結構思維融為一體的精華。書中不僅提供可立即上手的技巧,更透過問題拆解框架與明確步驟,引導讀者以理性與效率構建內容。作者亦運用圖表,示範如何活用Excel、Power BI(Power Business Intelligence,一款商業數據視覺化工具)等數位工具,提升簡報效能,甚至設計專屬GPT系統,協助讀者獲得個人化建議,讓「簡報」不再只是表達,而是一種思考與決策的過程。 如果你是業務,這本書應該擺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如果你想在職涯中大步前進,這本書能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你是創業者,它將教你如何將內容變現,推開資本市場的大門。無論你處於何種情境,相信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啟發與價值。
English Information
The Presentation Technique That Earned Back $40 Million: 365 Ways to Present One Product and Win Over Anyone, from CEOs to Entry-Level Staff (Suitable for Promotions, Job Changes, Entrepreneurs & Fundraisers)|賺回4,000萬的簡報技術:同一產品我能用365種方式說明,從總經理到基層員工都點頭買單。升遷、轉換工作、一人公司、募資者都適用。Author Su Shuping, a former senior sales manager at Microsoft and VMware, shares the real story of how mastering presentation techniques helped him rebuild his life after accruing over $40 million TWD in debt. This practical guide covers how to adapt your pitch for any audience—from top executives to frontline staff, how to modify presentations for different time limits, and how to use modular frameworks for maximum impact. Learn how to read your audience, tailor your message for various business scenarios, and use AI tools (including custom GPT prompts) to build effective presentations quickly. Whether you’re seeking a promotion, changing careers, launching your own business, or fundraising, this book provides actionable checklists, templates, and real-world strategies to make your ideas clear, persuasive, and profitable. Includes industry recommendations and proven tools from over 18 years of experience bridging technology, business, and consulting.|內容簡介 ◎同樣的簡報內容,現場講解人人愛聽,為什麼放到線上會議就不行?...(原文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