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心【藍曬作者親簽版】 (ISBN:8667106523356)

Regular price $45.99

  內容簡介 小說與攝影的雙重虛構之下,搭建出另一種坦率的純真的現實 藉由攝影彼此接近的角色,只求能為對方留下橫渡時間的肖像 袒露的感官之下是顆誠實面對自我的初心。 「……藍色這個詞,光是說出來,就很美……」 一位卸任的游泳選手成為國家青年隊教練,帶隊前往剛斷交的日本交流比賽,比賽結束後的空檔踏上東京街頭採買伴手禮時,突然被人以照相機鏡頭對準猛拍,對方狀似猥瑣的外表加上侵略性地拍攝逼得她出聲喝斥。沒想到對方無賴般地無視反倒宣稱自己是名攝影師,攝影師上街拍照更是天經地義,還不止如此,他還作勢帶路前往一處藝廊,笑呵呵地說:這就是我的攝影個展「 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旅 (感傷之旅)」…… 這是一部以攝影為主軸,串聯起人事物的短篇小說集,雖然不是專為攝影愛好者書寫,但以相機──冷靜的光學物體──所誕生的,被賦予超出影像本身意義的生命時刻、情境與記憶,彼此為彼此的斷片,在無法一窺全貌的非全知的敘事視角/有限焦距下,情感、慾望伏流於影像之間,被攝者和拍攝者共同完成了坦白的敘述。 攝影和書寫,有著相似的物理本質「紀錄」,它們也攸關「記憶」與「再造」,時間不可逆,這些被紀錄下來的影像和文字也無法逆反,除非被消除或是銷毀。《藍色的心》展現出捍衛記憶的決心,它忠實地迎向自我,寫出了對愛的渴望與懷疑。透過無法逆反的影像還原事件之前的純真與初心。 「我抓緊這個瞬間按下快門,閃光燈直打在我倆的中間,世界有一瞬間,變得蒼白一片。」 得獎記錄 2025年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得獎作品 作家、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吳明益推薦序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李依倩、作家 許明涓、作家 陳怡安、作家 張瀚翔、作家 盛浩偉、臺師大文學院院長 須文蔚、作家 楊富閔、詩人 蕭宇翔、攝影家 羅惠瑜聯名推薦 推薦短語 : 「人們的愛慾與失落,在律昇緜密的文字下幽幽顯影;它們無法被定影,卻與閱讀者無盡交纏……」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教授 李依倩 攝影術與顯影術,一個作為人類知覺意識的延伸,另一個作為記憶與情感的冷豔剖面,《藍色的心》以小說描繪瑣碎家庭式的生活影像,自我在凝視之下必然斷裂,在慾望之中卻顯影完全。 在李律昇的筆下,現代中產階級人類似乎在摁下快門的瞬間,進入一種非過去亦非未來的超然時空,他為我們這個世代寫下註解:正如永遠完美的高潮夢想,必須透過鏡像般的人生才得以持續逼近。 ──作家 許明涓 這本小說令我想到攝影術語中的「重曝」效果,藉由文字的透光術,讓兩個不同時空的影像疊加在一起,有時是兩個愛慕的身影在視線裡模糊了交界,有時是兩段相似的記憶透露出不同的視角。而攝影師/小說家的搖晃手法,讓故事呈現出優美的神祕感,以及一抹節制的憂傷。 ──詩人 陳怡安 小說家永遠不該去追趕,而是被穿透。律昇的故事往往都在等待一個看似平凡,實則無比珍稀的時刻,等風平浪靜、等人去樓空。「時間」與「祕密」這兩道風,總在他的故事平穩著陸前,相繼抵達。 ──作家 張瀚翔 編輯小語 以攝影為主題的小說在當代華文創作裡並不多見,《藍色的心》裡,攝影是在每個單篇中,角色之間彼此接近的橋梁,或是透過拍攝,或是觀看照片,或是沖洗底片,或是交換內心的風景世界。。而有紀錄功能的照片則讓每則短篇或多或少產生關聯。從小說題目引用了荒木經惟的「冬之旅」「感傷之旅」,就暗示讀者小說集與攝影是息息相關。小說和攝影的互文,是這本作品值得被關注的原因。 收錄的每篇小說,像是一張肖像照的顯影過程,隨著情節的推進,從模糊到清晰。觀看照片,會帶出人事時地物等等現實資訊,以及可能和它們交錯的記憶。人總是會選擇自己所相信的,相信之後則成為內心堅毅的事實。生活中,卻有那麼多無法釐清,難以計算的事物、情感在內心困擾著我們。顯影是化學過程,它既不可逆反,卻也不一定保證成功(洗壞的照片比比皆是)。無論是攝影還是寫作,最初人類仰賴的是它們的紀實功能,而在《藍色的心》裡,攝影和寫作,卻成為雙重虛構,來描摹角色真誠的內心狀態。   目錄 推薦序〈藍色底下是藍色,日常之後是日常〉 /吳明益 氤氳的夢(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旅) 藍色的心 帶小狗的女士 THE OTHER SIDE 一個隱形男人的肖像 這個荒謬世界曾經真實存在 世界安靜的時 俳句翻譯家之死 氤氳之夢(センチメンタルな旅・冬の旅) 後記   序 【推薦序】 藍色底下是藍色,日常之後是日常 關於李律昇的小說《藍色的心》 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五年前我收到律昇的來信,他先跟我討論了我答應學生的華湖散步,並且告訴我他正在自製一支手杖,然後提到他自己的未來創作。收到信的時候我心頭一緊,當下我就想,這會不會是另一個表演性格強烈的年輕創作者?因為去華湖根本不需要手杖。 請不要誤會,我向來認為,在創作這個領域,有表演性格不是壞事,而且很可能有九成以上的創作者,兼具虛榮感和表演性格,只是在亞洲文化的風格裡,壓抑會獲得更好的評價。因此,當你提及這個可能性,創作者通常是排拒,而且感覺被羞辱、看輕。 但在我看來,無論壓不壓抑,這兩種心理狀態都是創作歷程上的「鋼索」──粉身碎骨,或到達彼岸,有賴於創作者在創作野心、自我充實兩端平衡。我曾在課堂舉了一個例子:大學時野百合運動發生,社會學老師鼓勵我們去當時還稱為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在地上課」,攝影課的老師也鼓勵我們把現場照片當成作業交。我當時拍了一張一位瘦高的學長,盤腿坐在一旁,前面點了一根蠟燭,閉目靠牆而坐,彷彿陷入深沉的祈禱或思考的哲學家。當時的我按下了快門,覺得是一張很能象徵時代情境的照片,老師也給了很好的評價。 只是後來我想,這位學長很可能只是正處於「表演」狀態,未必有我自我詮釋作品時那般的哲思情境。但無論如何,如果表演持續下去,一定會有些觀眾和他產生互動或對談,這時候人是否「真的深沉」就無法單靠表演維持下去。畢竟,如果一直靠表演來呈現自己的思考與眾不同或深沉,總有一天會被揭發或自己也在情感上無以為繼。表演者可能不自知,也可能深知自己「正在表演」。為了避免被看穿,表演者努力地求知或擴展視野,來讓自己的「表演」和「心靈狀態」吻合,這時,虛榮感或表演慾成就了刺激自己的動力──往名副其實前進的動力。 隔年,律昇表明自己在閱讀了傑夫.代爾(Geoff Dyer)的作品後,對「觀看」和攝影產生了莫大的興趣,他開始寫一些跟攝影有關的散文。同時間律昇寫了一篇關於金門歐厝聚落廢棄「地獄貓」戰車的小說,我隱隱然感到他和我一樣,人生其實可堪深究的遭遇並不多,因此找到一個可以投入、觀察世界的紐帶,對他的創作非常重要。 早期律昇的作品,雖然都很有思考性也很有野心,但那個「表演性格」也同樣強烈,作為一個地位平等的旁觀者,我只能提醒與其在文字上修飾模仿,不妨先用簡單的敘事和文字去呈現自己想要的內容。於是,有一段時間,律昇專注於寫他有興趣的攝影家、攝影展,一面自己也到藝術學院兼任助教,提供暗房協助。正如他寫給我的一封信裡提到:「要跟貓咪彼特一樣,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對夏之門的追尋。」 在這個過程中,律昇的作品逐漸產生力量,他說自己覺得應該「起身」,作為「看結果不重視過程」的時代提問。這正是攝影這門藝術的常見狀態,在看到照片的同時,也會有一個畫面隨之浮現──到底攝影家是怎麼、為何想要這個畫面?而這個畫面又為什麼會產生張力? 這時律昇提出了一個名為《山城遊樂園》的寫作計畫,說自己想以「游泳池」作為故事的載體。那是源自於一個家鄉廢棄的水池,以及對他而言有些遙遠的921大地震。雖然是遙遠、廢棄、斷裂、破損的記憶,卻也是照片這種載體存在的重要意義──作為一種見證、一種提醒,以及一種活化我們記憶的記憶形式。我發現這可能是他創作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律昇找到了故事的水源。 同時,因為看了川內倫子的《 CUI CUI 》,律昇也默默進行了一個家族裡的拍攝嘗試(〈一個隱形男子的肖像〉)。可以說,這時候的律昇開始不把「表演」當成「表演」,而是自我消化以後,用自己的生命史去驗證,再轉化為創作的養分。「舉起相機的人是旁觀的。拍攝者確認了觀景窗,更確認了自己與他們並不在一起,這股孤獨感使人發狂,所以人們才會調轉鏡頭,用自拍的方式把自己也放入畫面。」律昇這麼寫,「時間均等的流過每一個人。」確實,無論你寫不寫小說都是。 寶麗來相機(「拍立得」)與不可言說的往事、藍曬與只有自己在意的家族情感、正片與青春、彷彿一場攝影展的旅程,結合小鎮游泳池的災後照片顯影,律昇把《山城遊樂園》(〈這個荒謬的世界曾經真實存在〉和〈世界安靜的時〉)疊影到《藍色的心》裡,當然,也是因為這兩個故事的基調也是藍色的緣故。 重讀律昇的作品,我鬆了一口氣,幸好他沒有成為那種「什麼我都懂」、「什麼我都能談」、「我說的是真理」的寫作者,取而代之的是「這是藝術嗎?」「真/假攝影藝術、真/假小說家怎麼分辨?」、「什麼是幸福、善良的人生?」 什麼是愛,什麼是日常,什麼是不尋常的日常的愛? 一個誠實詢問,用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去作答的創作者。由是,我想,或許律昇就是那種要在「不需要手杖」的旅程裡,特地去手工製作一把手杖的人。他的作品描寫了一種看起來有儀式性的日常:凡人皆如此,會認肯某個事件、某個日子如此與眾不同,但最後終究發現,藍色的底下是藍色,日常之後是日常。而我們會為那樣的藍色,那樣的日常轉過頭去,輕輕嘆一口氣。 祝福他的相機與第一本小說集。



English Information

Blue Heart【Author-Signed Cyanotype Edition】 / 藍色的心【藍曬作者親簽版】

In this award-winning short story collection, fiction and photography intertwine to explore human connection, memory, and desire. Centered around a former swimmer-turned-coach on a trip to Tokyo, the stories delve into moments of vulnerability, the power of images to capture emotion, and the blurred lines between art, love, and daily life. Featuring praise from acclaimed writers and unique references to Japanese photography, Blue Heart is a thoughtful and authentic examination of truth and self-discovery. Chinese language edition. 藍色的心是一部以攝影為主題的小說集,獲得2025年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故事圍繞游泳選手、攝影師與東京街頭的相遇,細膩呈現記憶、慾望與日常的交織。由東華大學教授和多位作家聯名推薦,誠摯描寫愛與自我的探索。本書為中文繁體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