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美國視導&課程發展學會(ASCD)暢銷版品,亞馬遜4.6顆星高評價, 深度剖析社會情緒學習(SEL)教學策略與大腦生理機制關聯, 以SEL五大面向為經,大腦科學為緯,可實際運用於校園課堂的重量級作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瑪芮里‧斯普格(Marilee Sprenger) 專長於社會情緒學習、讀寫能力、詞彙教學以及大腦研究領域的國際教育顧問,曾在幼兒園、小學、中學任教,是位擁有超過25年經驗的資深教育工作者。 她與提倡「以腦為本的學習」教育者兼作家艾瑞克·詹森(Eric Jensen),自1992年一同接受培訓並展開巡迴演講後,便深深愛上大腦研究,迄今已撰寫18本與大腦、學習、記憶和社會情緒學習等書籍,發表過眾多相關文章,並與美國視導與課程發展學會(ASCD)開發了多部DVD、網路研討會、快速上手的參考指南和線上課程等。 憑藉卓越的主題演講和工作坊帶領功力,使斯普格成為學校、學區、教育服務中心、區域教育辦公室和教育會議相當受到歡迎的講者。身為美國神經學學會成員之一,她至今仍持續關注最新大腦研究與應用,研發能讓教育工作者可在課堂上實施的各種教學策略。 譯者簡介 謝儀霏 國立師範大學翻譯所畢業,譯有《挺身而教》、《統合心智》、《打造同村共養父母國》與《AI時代的教育》等教育領域書籍(以上均為親子天下出版)。 審定者簡介 宏達文教基金會 宏達文教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已在品格教育領域深耕20餘年,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教育計畫,持續且有系統地影響學校教職、學生與家長、社區,共同型塑以核心價值為基礎的文化。 隨著社會型態及學習需求的變遷,宏達文教基金會在近10年來更聚焦於「掌握關鍵之處」而非「尋找亮點式」的品格教育,推動品格及社會情緒學習深度結合的培育框架(CSED)。我們相信,支持教師及家長的自我成長,孩子便能一同茁壯。最終,這將孕育出一個人人有好品格、彼此尊重與扶持的可愛世界。 謝伯讓 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曾發表國際學術期刊與會議論文數十篇,研究範圍主要為大腦、認知與意識,同時也致力於科學普及教育。曾任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以及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目錄 緒論 推薦序 第一章 建立師生關係 先馬斯洛,再布魯姆 大腦裡的人際關係 建立師生關係的策略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 第二章 同理 我懂你的痛 同理心的種類 大腦中的同理心 培養同理心的策略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 第三章 自我覺察 大腦裡的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的教學策略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 第四章 自我管理 大腦裡的自我管理 衝動控制的教學策略 壓力管理的教學策略 自律的教學策略 自我激勵教學策略 目標設定和組織能力的教學策略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 第五章 社會覺察 大腦裡的社交覺察 利社會能力與規範 心痛:是真的痛嗎? 情緒感染 同理心的角色 增進社交覺察的策略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 第六章 人際關係技巧 大腦裡的人際關係 促進合作的策略 溝通的策略 建立人際關係的策略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 第七章 負責任的決策 SEL與負責任的決策 大腦裡的決策 影響決策的因素:時間、價值觀、優先考慮的事 保持正念 決策的策略 決策融入課堂教學的準則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 第八章 形塑SEL正向影響的關鍵——人 要學生學會節制情緒,大人要先學會節制情緒 需要了解的三個術語 情緒如何影響決策 從ACEs到PACEs 了解每個孩子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 詞彙表 參考文獻 序 推薦序 與SEL相結合的品格教育, 奠定健康校園與良好品格的基礎 —— 卓火土(財團法人宏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20多年前,宏達基金會成立之初,就確立了推動品格教育、塑造品格文化、促進兒童與青少年品格成長的使命。基金會透過系統性且高品質的教育訓練,協助學校、家長以及地方機構,共同推動以核心價值為基礎的品格文化,旨在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與品格能力。 然而,經過10多年後,我們發現,僅強調核心價值及推動與其相關的品格文化和行為實踐,並不足以建立品格優勢或品格能力。例如,我們常聽到教師抱怨學生的兩個問題:一是說髒話,二是作業不按時交。聽多了,我們開始思考,這些孩子可能並非不知道不應該說髒話,或者作業需要按時交,而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做到。這與社會情緒技能密切相關。 幸運的是,在與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品格與公民教育中心」合作的專案中,我們結識了社會情緒學習(SEL)領域的重要學者及推動者——莫利斯·埃利亞斯博士(Maurice Elias)。他認為,SEL必須與品格發展(如道德品格、成就品格、智性品格、公民品格)相結合,因為品格能為SEL的實踐提供道德方向和人生目標。這樣,SEL不僅僅是技能訓練,而是幫助孩子成為有責任感、能夠與他人共好的人,並能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實踐核心道德價值。唯有將品格融入SEL,孩子才能在面對挑戰時作出道德且有建設性的決策,並持續推動自我成長。這就是埃利亞斯博士提出的品格發展(SECD, Social-Emotional Character Development)模式,並成為宏達基金會品格教育向前邁進的又一新里程碑。 因此,除了加強核心價值與品格行為的實踐,我們在教師增能課程中加入了基於CASEL的SEL五大核心能力訓練。10多年前,SEL在台灣並不像現在這樣普遍受到關注和重視。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們主要參考了埃利亞斯博士的SECD概念(包括建立校園整體文化以及發展學生的社會情緒與品格能力)、經過實證的CASEL實施框架與要點,以及台灣已經奠定的良好EQ教育基礎。這一過程雖然艱辛,但經過數年在學校實施,我們親眼見證了教師增能課程的內容在班級實施後,具體的正向影響,也看到與學校教育者共同創造的實踐經驗逐漸成熟,這包括知識傳遞、實務操作以及問題解決等方面。 我們的品格教育實踐一直遵循Character.org提出的學校品格教育11項原則及其實施框架,強調品格學習包含認知、情意與行為的整合,並注重環境與社群的支持,以實施全面性、系統性且具可行性的品格教育策略,從而提高效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Character.org於2020年提出的CSED(Character and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品格與社會情緒發展)學校實施指南,將SEL納入學校整體品格教育實踐框架,為學校提供了一套系統化且全面的實施策略。這幫助學校將品格教育與SEL深植於校園文化,並通過持續的評估與改進,促進學生的整合性發展與社區參與。CSED學校實施框架無疑又為我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驗證了我們在品格教育實踐中,致力於建立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並支持學生全面品格與社會情緒發展的方向是正確的, 未來發展可期。 我很榮幸向您推薦《SEL全方位實踐指南:掌握腦科學的社會情緒學習80+》。這本書專為教師撰寫,但對家長同樣適用。了解大腦如何發展與學習,將有效支持品格與社會情緒發展,例如自我/社會覺察、自我管理/調節、同理心、人際互動與負責任的決策等。書中一再強調,發展孩子的品格與社會情緒技能,需要成人的角色來示範、教導、鼓勵和支持,尤其是教師和家長,因為他們是孩子重要的模仿與互動對象。成人的態度與行為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 無論是品格或SEL 實踐,對於尋求基於科學實證方法來改善學生行為、情緒EQ 和學業成績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而言,本書將為您帶來很大的價值。教育者或家長不應期待孩子達到我們未曾實踐或無法達成的境界。因此,為了幫助孩子發展品格與社會情緒能力,我們自己首先需要成為那樣的人。理解與有意識的實踐至關重要。期待透過這本書,我們不僅能夠發展自己的品格與社會情緒能力,還能通過自己的榜樣來協助孩子成長,培養他們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成為茁壯、努力且具有良好品格的人。 我們一起努力! 用大腦科學角度,重新理解被問題包圍的孩子 —— 吳明柱(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在我與KIST學校老師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受到,許多大人眼中的問題小孩,其實,往往是被問題包圍的孩子。孩子需要被理解、被關心,也需要學會理解自己與他人,學會怎麼看自己、怎麼和朋友相處、怎麼做選擇,而這些的學習,不僅有助於穩定自己的情緒,更能提升學科學習,並影響他們的現在學生生活與未來人生。 《SEL全方位實踐指南:掌握腦科學的社會情緒學習策略80+》這本書,幫助我們從大腦科學的角度,重新理解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並且為陪伴孩子長大的師長,提供一份溫暖又實務的陪伴指南,幫助大人先理解,再陪伴。誠摯推薦給每位老師與家長,一起用理解與愛,陪孩子走過成長的每個重要時刻,幫助他們成為有力量、有溫度的人。 理解大腦神經的基礎原理,運用教學策略避免情緒誤區 —— 陳學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講座教授兼社會情緒教育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社會情緒學習(SEL)不只是一系列實務的操作技巧,而是有深厚演化生理的基礎原理的學科。 人類的情緒與社會互動,是根基在人類長期演化後的大腦神經基礎之上,且人類的社會情緒運作與純認知的活動,是由不盡相同的大腦結構所掌管與負責,並依循截然不同的運作法則。瞭解大腦及生化的基礎,不但可以讓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而且能讓個體更適切的避免情緒誤區,發揮情緒的優勢。 雖然近年來歐美介紹社會情緒學習的書籍,在一開始多少也會提及一些腦神經的基礎,但其深度及廣度仍有所限制。很高興看到本書能藉由CASEL的自我覺察、自我管理、人際覺察、人際技巧、負責任的決策這五個向度,逐一說明大腦神經的基礎,並以此推導出相對應的可行教學策略,是一本有說服力與證據力的好書,能讓師生知原則、懂因果、有信心、能實踐,值得大力推薦。 邁入SEL教育元年之際,一本成效可期的實踐指南 —— 楊俐容( 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辦人、耕心學院知識長、心理教育專家) 隨著教育部在2025年1月公布了以「幸福教育、健康臺灣 幸福學校、師生共好」為目標的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機構倡議多年的「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終於正式進入臺灣教育工作者的視野,讓長期困擾校園的情緒行為問題有了可以企盼的解決方向,也彰顯了師生的幸福感才是教與學的基石、教育的終極目標。 SEL是一門以心腦科學為基礎、重視實徵研究證據、強調教育實踐的學問。對於想要積極認識SEL、將之融入課堂教學、班級經營與學校生活的教師來說,《SEL全方位實踐指南:掌握腦科學的社會情緒學習策略80+》無疑是最佳的入門書。作者精簡地介紹了SEL五大核心領域的定義與內涵,以及相關的大腦機制,讓教師對「為什麼要這麼做」了然於心。每個章節提供的教學策略,不只具體可行,而且成效可期,更是教師最好的實踐指南。 SEL的意義在於為教育現場的每一個人,創造充滿關懷、安全與支持的心理環境。作者以「建立師生關係」與「同理」開篇,以「形塑SEL正向影響的關鍵——人」為終章,讓我們再次感受到教師的重要。 在堪稱臺灣SEL教育元年的2025,這本書的出版格外令人欣喜與振奮。期待也相信,因為這本書,將有更多熱血教師會成為孩子的SEL教練、生命中的貴人! 關心校園的「情緒風險」,讓「社會情緒學習&創傷知情照護」成為根本 —— 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2025年初,美國10歲女孩 Autumn Bushman(譯名秋天)自殺的消息震驚全球。秋天原本是個陽光、成長於充滿關愛家庭的孩子。影片中,她母親癱軟痛哭於棺木旁的畫面,讓無數父母同為心碎。秋天的媽媽說,她難以原諒自己,當時沒能更深入探問她的情緒。 不久前,我與幾位教育者共同擔任某獎項評審,討論「校園風險」議題。一位校長沉重地說:「現在最大的風險,不是交通或意外,而是『情緒風險』。」我想,父母與老師都深有同感,卻也感到無力。除了關心,還能做什麼? 這本書提供了寶貴且務實的行動指南。特別對偏鄉教育工作者而言,作者直指核心:「我們的教育體制裡,有兩件事應成根本:社會情緒學習(SEL)與創傷知情照護。」因為「辛苦的孩子」不只是需要補救,更需要被理解。正如作者所言,本書能幫助我們讀懂孩子的故事,甚至陪他們一起改寫故事。 緒論(摘錄) 我們的教育體制裡,有兩件事應該成為根本:社會情緒學習(social-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和創傷知情照護(trauma-informed practices)。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知道許多學生都曾受到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簡稱ACEs)的影響,而正向的童年經驗可以抵銷部分創傷。社會情緒學習有辦法創造這些正向經驗。此外,許多SEL策略也和創傷知情照護相關的策略有相同之處。 每個孩子背後都有故事,這個主題在本書會重複出現,我希望書中分享的資訊能有助於改寫其中某些故事,並為某些故事提供助力。教育工作者要走的路很明確:建立師生關係,讓學生感受到愛,有歸屬感;教導同理心,讓學生覺得被了解,進而理解他人;讓學生能自我察覺,他們的感受才能被理解;幫助學生管控情緒,他們才能獲得並運用有利社會的技能;幫助學生培養社會覺察的技巧,這樣他們才知道如何與人互動;教導學生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他們才能和不同背景與文化的人一起合作和玩樂;最後,教導學生如何選擇,對於未來做出明智的決定。 每個孩子背後都有故事,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這點。我也有故事:成長過程中,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無法適應環境(雖然我假裝很融入),更遑論有歸屬感。我一直遵守那些任何孩子都不該遵循的規矩:不能顯露情緒;絕對不能哭,不然媽媽就會離開你;千萬不要相信別人——尤其是男人(他們說謊不忠,還會一走了之)。每6個成人就有1人一輩子經歷4次以上的ACE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我也是其中之一,我非常知道何謂「戰或逃」反應,當時我的身心健康岌岌可危。 分享這件事並非想博取同情,很多人有比我更糟的經驗。我家並不窮,雙親都在,食物衣著住所樣樣不缺。我會分享這件事,是因為有兩位老師拯救了我,她們讓我從孩提時代的沮喪和絕望中走出來,讓我意識到:即使永遠不知道家裡會發生什麼事,我也可以到學校這個值得依靠又正面的地方。 第一位是教一年級的波莉老師,她讓我提早到她那美麗溫馨的教室,讓我暢所欲言,她耐心傾聽,讚美我的作品,給我鼓勵;還有我五年級的威廉斯老師,她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覺得自己足夠好,我會走上教職,毫無疑問就是她的緣故。我希望讓學生感受到她曾帶給我的溫暖。她聆聽、關心,溫柔的擁抱、輕拍頭或肩膀,整天不時確認我們是否安好。這一路上,還有好幾個人也給了我正面影響,直到大學第一次憂鬱症發作前,我一直過得很好,但最終我也找到符合自己所需的協助。現在的我,過得很好。 但我擔心孩子們。約翰.麥迪納(John Medina, 2017)指出,在理想的條件下,現今人類可以活到115至122歲。也許這些條件包括:健康飲食和充分運動,但一定也包含:較低的壓力程度、正向的人際關係、家庭連結(無論是原生家庭或後來建立的家庭)、同理他人也感受到他人同理自己、有歸屬感,社會情緒學習可以解決上述所有情況。此外,SEL能提升學業表現,平均提高11%;增加適切的社交行為、改善學生態度、降低憂鬱和壓力(Durlak, Weissberg, Dymnicki, Taylor, & Schellinger, 2011)。 我從1992年開始研究大腦,曾和教育界意見領袖兼作家艾瑞克.詹森(Eric Jensen)一起出差、受訓和對談,他教了我許多關於大腦的知識,也告訴我如何更深入探索。我的研究讓我找出大腦和社會情緒學習能力相關的連結,上述能力是由美國「學業與社會情緒學習協作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CASEL)提出,包含五個核心能力: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技巧和負責任的決定。這個組織最初是由一群致力於推動社會情緒學習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成立的,20多年來對這個領域有很大影響。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是CASEL的元老之一,也是開創性著作《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1995)的作者,我們參考他與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 2014)等神經科學家的研究,得以了解SEL如何影響大腦的各個區域。舉例來說,本書將探討「直覺」如何直接與大腦決策區產生關聯。 在閱讀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的暢銷書《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2011)時,我們學到大腦有兩個思考系統。系統一是快速、自動、情緒化、潛意識的;系統二則緩慢、費力、有意識的。當學生不假思索做出反應時,就是系統一在主導;而SEL策略會教導學生在做出反應之前,先停下來運用系統二。當學生需要在某種情況下做出反應時,我使用的策略之一就是問以下的問題:「你現在是在使用系統二,還是讓系統一主導呢?」學生越是練習深呼吸,並對情況或決定加以思考,他們就越有可能做出適當的反應。 從大腦結構到大腦化學物質,學習都是在情緒層面上進行的。能覺察且調節情緒,才可以建立正向關係,成功解決問題,並做出負責任的決策。了解大腦有助於師生運用啟動大腦適當區域的策略,且無論遇到什麼狀況,這些策略也都適用。舉例來說,若學生知道心情沮喪會啟動「邊緣系統」(情緒腦),並阻斷思考腦和情緒腦之間的連結時,他們就會意識到在說話或行動之前,擁有並運用讓自己冷靜下來的策略有多麼重要。
English Information
SEL Comprehensive Practice Guide: 80+ Brain Science-Based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trategies【First Edition Includes SEL Resources Handbook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SEL全方位實踐指南:掌握腦科學的社會情緒學習策略80+【首刷附贈SEL親師資源手冊】》ASCD bestseller with 4.6 stars on Amazon! Deeply explores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SEL) strategies and their links to brain science. Featuring 80+ practical classroom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five SEL competences (self-awareness, self-management, social awareness, relationship skills, and 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this book is essential for educators and parents. Written b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nsultant Marilee Sprenger, who brings over 25 years of expertise in SEL, literacy, and brain research. Includes expert insights, real classroom techniques, and a bonus SEL resource handbook. 《內容簡介:美國視導&課程發展學會(ASCD)暢銷版品,亞馬遜4.6顆星高評價,深度剖析社會情緒學習(SEL)教學策略與大腦生理機制關聯,SEL五大面向為經,大腦科學為緯,可實際運用於校園課堂的重量級作品。作者瑪芮里‧斯普格(Marilee Sprenger),專長於社會情緒學習、讀寫能力、詞彙教學以及大腦研究領域的國際教育顧問,擁有超過25年經驗。內容涵蓋教師與家長資源、課堂教學策略、專家推薦及大腦研究解析。》